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 >

如何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2022-10-03 15:47:08 编辑:谭青毓 来源:
导读 孩子们天生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会抑制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

孩子们天生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会抑制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对话》求助于美国大学哲学教授佩里·祖恩(Perry Zurn),他是三本关于好奇心的书的作者,其中包括2022年9月出版的《好奇心:联系的力量》。

1. 出生时好奇心丰富吗?

好奇心是一种自然的能力,存在于非人类动物以及人类很小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生物寻求信息,探索环境,创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大象到蜜蜂,大大小小的生物在发现新的领域和资源时都会进行探索性觅食,而猴子甚至细胞和病毒则创新新的行为。

在人类中,大多数人——学者和非学者——都有一种感觉,即孩子们特别好奇。心理学家苏珊·恩格尔(Susan Engel)在她的《饥饿的心灵》一书中证实了这一点。恩格尔观察孩子们在不同环境中工作的好奇心,从学龄前自然漫步和中学科学实验室到餐桌旁提问。她的研究证实,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表现在他们触摸的东西,他们说话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与他人互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好奇心会发生什么呢?

我遇到的一些人哀叹失去孩子般的奇迹,而另一些人则为保持或扩展它而感到自豪。什么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2.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虽然研究清楚地表明,孩子们对提问有很高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可能会减弱,特别是在学校环境中。一项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平均在家每小时问26个问题,但在学校每小时不到两个问题。另一项研究表明,平均而言,五年级学生表达好奇心 - 通过提问,定向凝视或物体操纵 - 每两个小时不到一次。为什么?

许多事情会抑制好奇心。提供即时答案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智能手机限制了孩子们坐下来回答问题并炖煮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价值的养育方式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例如正确答案-限制了孩子为自己而培养问题的能力。最后,当学校训练孩子们只以特定的方式提出特定种类的问题时,它可能会限制他们创新的机会,限制他们的兴趣和探究进入狭窄的渠道。

3. K-12学校在培养好奇心方面有多好?

由于教师培训侧重于传达内容和培养基本技能,教师可能不知道如何促进好奇心。

更复杂的是,教育工作者经常面临班级规模扩大、资源减少和压力增加以实现普遍、可衡量的结果的不可能的几率。因此,正如塔-尼希斯·科茨(Ta-Nehisi Coates)所说,许多教师教授“顺从”而不是“好奇心”,反思他作为巴尔的摩学校学生的时光。根据他的经验,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指定的材料比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四肢更重要。这对于创造性智力已经不太可能被鼓励的学生尤其有害,例如有色人种学生和学习差异的学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阅读障碍。

正如天体物理学家和黑人女权主义作家钱达·普雷斯科德-温斯坦(Chanda Prescod-Weinstein)在她最近的著作《无序的宇宙》中所强调的那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被鼓励去接触或理解恒星。她认为黑人女性尤其不鼓励她们的学术和科学抱负。

4. 父母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关注每个孩子自己的好奇心风格,并向他们灌输对这种风格的自豪感,将大大有助于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心。虽然孩子们天生好奇,但他们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追求他们的好奇心。研究表明,好奇心有多种维度或风格。

例如,我参与的一项由传播科学家大卫·莱顿-斯泰利(David Lydon-Staley)领导的研究表明,浏览维基百科的人要么倾向于忙碌的人——点击完全不同的页面;或猎人 - 点击紧密相连的页面。您的孩子是否喜欢了解一些事情的一切?还是关于一切的一些事情?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这两种风格最好以刺猬和狐狸为特征。根据阿奇洛丘斯的说法,刺猬“知道一件事”,但狐狸“知道很多事情”。根据这种直觉,在我与神经科学家Dani S. Bassett共同撰写的《好奇的心灵》一书中,我们分析了从动物到昆虫的18种不同的生物,并描述了它们独特的好奇心。也许你的孩子更像是一只章鱼,好奇的手臂向各个方向伸展,或者是一条缓慢而稳定的尺虫。

5. 大学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人们要拥有解决世界各地紧迫问题所需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大学课堂之外发生的事情。

好奇心的同修哲学家拉尼·沃森(Lani Watson)认为,无论有多少学院和大学吹捧对好奇心的核心承诺,他们仍然主要依赖“以答案为导向的教育”。笔试、多项选择题考试或立场文件是学生证明自己已经学到了什么和学到了什么的黄金标准。

在教育环境中,提出更好、更有见地和更有创意的问题很少受到重视,除非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更高的成绩、更多的发表论文、更多的发现或创新。在课程、工作和实习上工作更长时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对文科教育的投资不断下降,使质疑自己成为一门濒临灭绝的艺术。很少有学生有时间或鼓励为了好奇心而感到好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