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联网 >

谁将成为数字融合领域的巨无霸

2020-06-18 15:45:17 编辑: 来源:
导读 早在手机、真人秀电视或社交网络出现之前的黑暗时代,就有大铁。在那个古老的时代,电脑实际上是用来计算的,而不是用来观看色情或愚蠢的视频片段。当时的计算机巨头包括IBM、Digital Equipment、Unisys(斯佩里和巴勒斯的联姻)、Data General和Wang Laboratories。 向个人计算和网络的过渡改变了这一切。IBM和Unisys通过重新聚焦于服务而生存下来。其他人

早在手机、真人秀电视或社交网络出现之前的黑暗时代,就有大铁。在那个古老的时代,电脑实际上是用来计算的,而不是用来观看色情或愚蠢的视频片段。当时的计算机巨头包括IBM、Digital Equipment、Unisys(斯佩里和巴勒斯的联姻)、Data General和Wang Laboratories。

向个人计算和网络的过渡改变了这一切。IBM和Unisys通过重新聚焦于服务而生存下来。其他人就不那么公平了。市场的变化。与他们一起改变的公司能够生存下来。那些能预见到变化的人做得更好。那些抗拒改变或改变得太慢的人会走恐龙的老路。

因此,在90年代,思科系统、康柏、戴尔、惠普和太阳微系统成为新的系统巨擘。IBM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参与其中。当然,还有微软(Microsoft)和英特尔(Intel),它们拥有大部分个人电脑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个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取代电脑成为高科技的焦点。TiVo、PlayStation、黑莓、Treo、Razr、iPod、Slingbox和iPhone等酷酷的设备占据了舞台中央。

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伺机而动,这些技术有可能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要上历史课呢?因为,它帮助我为下一步做准备。很明显,我们正处于另一个大的转变之中。作为一个行业,我们谈论融合已经很久了,这个词已经变得几乎没有意义了。尽管如此,趋同——不管这意味着什么——正在逼近我们。

我脑子里的一个大问题是:在数字融合的后计算时代,哪些公司将成为新的权力掮客?

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市场领导者。我们已经讨论过计算;现在再加上消费电子产品、移动手机技术、视频游戏、互联网软件和各种各样的杂物。这给了我们一长串公司的清单,看起来是这样的:

亚马逊、苹果、思科、康柏、戴尔、eBay、谷歌、惠普、IBM、英特尔、LG电子、松下电器工业、微软、摩托罗拉、任天堂、诺基亚、Palm、高通、rim、三星电子、夏普、索尼、Sun、德州仪器、雅虎。

现在我们来确定新数字时代领导力的关键标准。这里是我的尝试:

智力资本。这包括广泛的技术和设计专业知识,以及将这些不同的技术集成到创新平台的能力。

突破营销。这包括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和认可度,以及对开创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推广和市场开发。

内容交付。这关乎与领先媒体内容公司发展创造性关系的能力,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渠道提供这些内容。

然后我们考虑所有这些公司,他们的市场领导地位,他们在这三个标准方面的能力,再加上一些无形的东西,瞧,我们就有了答案。在我看来,这五家公司最有可能成为后计算时代数字融合的巨头:

索尼在更多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最近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干旱,但它也符合所有三个标准。娱乐产业和机器人技术的早期领先当然也不会造成伤害。索尼在五家公司中处于最佳位置。

从数据上看,苹果并没有那么明显,但苹果拥有几款领先产品,并展示了创造新市场和品类杀手的能力。乔布斯创建的公司也符合所有这三个标准,没有人能声称更好的营销。苹果的发展势头很好,我还能说什么呢?

这家公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现在在几个关键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和领导地位。三星还满足了两个关键标准,目前正在研究最后一个。这家韩国巨头无疑在全速前进,继续其炽热的轨道。

虽然微软一直在努力在融合产品中站稳脚跟,但游戏远未结束。凭借强大的品牌、庞大的安装基础、400亿美元的现金、在几个关键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在这三个方面的中等实力,我不会将软件巨头排除在外。

这就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地方了。虽然该公司本身从未开发或销售过一种产品,但它有品牌、渠道和赚钱机器,可以认真去做。这一切都取决于谷歌,五家公司中最年轻的,最有希望的,从现在起的位置,以及它的执行情况。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警告。明天的领导人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在大铁时代,没有人能预料到你会盯着联网的电脑上的平板显示器在网站上阅读这篇文章。

如果历史重演,那么一个新市场、新类别或新产品很有可能会在消费者世界掀起一阵热潮。例如,如果数字融合最终出现在虚拟现实领域,那么下一个索尼可能会在第二人生中发展。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当然,关键在于,你的初创公司可能会挑战索尼、苹果或三星,争夺“数字融合领域800磅重的大猩猩”的头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