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联网 >

许多人使用电子邮件共享文件尽管缺乏安全性

2020-06-21 10:42:34 编辑: 来源:
导读 与他人共享敏感或机密文件可能是一项挑战。电子邮件通常是最方便的选择。但默认情况下,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就其本身而言,您的电子邮件既没有加密,也没有以任何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这意味着除了您和收件人之外的其他人有可能访问和阅读它们。尽管缺乏安全性,加密安全提供商NordLocker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电子邮件是最流行的共享文件的方式。 在一项针对1400名成年人的关于文件共享和安全的调查中,Nord

与他人共享敏感或机密文件可能是一项挑战。电子邮件通常是最方便的选择。但默认情况下,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就其本身而言,您的电子邮件既没有加密,也没有以任何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这意味着除了您和收件人之外的其他人有可能访问和阅读它们。尽管缺乏安全性,加密安全提供商NordLocker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电子邮件是最流行的共享文件的方式。

在一项针对1400名成年人的关于文件共享和安全的调查中,NordLocker发现58%的美国人和56%的英国人使用电子邮件作为最常见的共享文件的方式。大约35%的受访者使用云服务共享文件,27%的美国人和46%的英国人使用短信应用,14%-15%的人使用外部驱动器。只有10%的人使用WeTransfer这样的文件传输服务。

NordLocker的加密专家奥利弗?诺布尔(Oliver Noble)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尽管电子邮件是网络攻击最常见的目标之一,但人们仍将个人信息托付给它。”“如果你的电子邮件被黑客入侵,你所有的附件,比如敏感文件或私人照片,都可能落入罪犯之手。”

网络犯罪影响了很多受访者。超过一半的受访者(67%的美国人和55%的英国人)表示,他们至少遭受过一次恶意网络活动的伤害。大约46%的美国人和33%的英国人在他们的电脑上感染了病毒。

此外,32%的美国用户和20%的英国用户都曾点击过诈骗邮件中的链接。大约7%的美国用户和8%的英国用户被要求支付赎金才能重新访问自己的文件。此外,美国和英国分别有23%和14%的用户密码被盗。

网络犯罪的受害者更有安全意识。例如,39%的美国人和32%的英国人没有受到恶意网络攻击,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文件。但对于那些曾经是受害者的人来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降到了16%和19%。

尽管如此,仍有75%的受访者说,他们确实以某种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文件。其中46%选择使用密码,16%使用加密云存储,12%说他们手动隐藏电脑上的文件。只有10%的人使用专用加密工具保护他们的文件。

诺布尔说:“尽管保护文件最安全的方法是加密,但NordLocker的研究显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使用加密工具来保护他们的文件。”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安全对一些电脑用户来说仍然是一片黑暗的水域,公众对此的教育需要改进。不过也有一线希望,一半的受访者(50%的美国用户和56%的英国用户)听说了加密保护他们文件的可能性。”

人们自然会更重视某些类型的文件。在美国,医疗记录和税务记录并列榜首,72%的受访者认为两者都是最私人和最有价值的文件类型。67%的美国用户认为照片最有价值,65%的用户认为与工作相关的文件最有价值。在英国,70%的受访者认为照片是最私密、最有价值的文件类型。大约69%的英国用户指出医疗记录,60%的用户指出工作相关文件,60%的用户指出纳税记录。

Noble说:“尽管用户认为照片最有价值,但这类文件并不包含任何可能被用于诈骗的敏感信息。”“另一方面,各种文件、税务信息和医疗记录都包含社会安全号码和银行账户细节,这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经济伤害,或构成身份盗窃的风险。”

如果电子邮件被认为是一种不安全的共享文件的方式,人们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Noble告诉TechRepublic:“最安全的共享文件的方式是先加密。”“如果你使用可靠的加密工具,你可以以任何适合你的方式安全地分享它们。在你对电脑上的文件进行加密后,你可以将它们传输到任何地方,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应用发送它们,将它们上传到你最喜欢的云服务提供商,或者将它们放到可移动硬盘上。只有你和与你共享访问加密文件权限的收件人才能安全查看其中的内容。”

如果人们因为方便还想通过电子邮件分享文件,Noble建议他们采取以下步骤:

最后,使用加密的基于云的文件共享网站也是一种选择。

Noble说:“文件加密是在你的设备和云端存储数据最安全的方式。”“如果自己处理加密听起来太麻烦,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那些为自己处理的数据提供自动加密的提供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