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经 >

在汽车工业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期掌握行业的主动权

2021-05-06 14:48:25 编辑: 来源:
导读 这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奋进的时代。对新能源领域(这里指动力电池业与新能源汽车业)而言,这是一个「三元在手,天下我有!

这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奋进的时代。对新能源领域(这里指动力电池业与新能源汽车业)而言,这是一个「三元在手,天下我有!」的时代。

动力电池界,世纪之交期间,国内浮现了第一批锂电池生产企业,东莞的宁德时代(前身ATL),深圳的比亚迪与比克,天津的力神,堪称中国锂电界「四绝」。

新能源汽车界,目前全球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德国的大众、宝马,美国的特斯拉。

而这些企业的进展历程,说明了一件事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上,掌握主动权,永远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抉择,一旦陷入被动,将会腹背受敌,裹足难行。

曹孟德式「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牛耳!」的战略方针,同样适用于国内外目前较为复杂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一句话,谁能执掌当下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主动权,谁就能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2018年开始,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前后与宝马、上汽、东风、广汽、江铃、吉利、比亚迪等多家新能源电动车企达成合作,合资建设多家动力电池工厂。

2019年6月7日,丰田汽车宣布将原计划在2030年实现年销量55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了5年,目标在2025年实现上述计划。

2019年6月12日,瑞典Northvolt公司宣布10亿美元在瑞典谢莱夫特奥建立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参与Northvolt Ett投资的有大众、宝马等车企巨头。

2019年7月9日,中国保定蜂巢能源举行了一场战略公布会,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宣布,到2025年要在全球范围内建成12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

其中,在国内将兴建76GWh的产能,欧洲将兴建24GWh的产能,北美有20GWh的产能建设意向,魏建军个人100%控股。

国内外车企的这一系列大动作,就为了一件事儿:在汽车工业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期,掌握行业的主动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些行业巨头,之所以如此着急着掌握主动权,就是已有前车之鉴,不想重蹈覆辙。

先来看看昔日国内动力电池的行业巨头比克,作为深圳的老牌子,从一开始的国内行业「四绝」,到2017年停止春秋招,再到2018年尚以1.77GWh的装机量维持国内市场第六位的尴尬局面,然后到2019年,国内前十强都找不到其身影了,且公司种种恶迹开始显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冻。」

从一开始只做圆柱形动力型电池,且是唯一产品线,就注定了比克只能是辉煌一时的「日不落帝国」。

不管是从事物的进展规律,还是商业的进展本质来讲,圆柱电池都不是为车而生。圆柱电池之所以红极一时,不过是电动汽车进展初期,软包工艺与方形电池的技术不成熟的前提下,车企「矮子里面拔高个儿」的无奈之举罢了。

再从财务来看,据知情人透露,比克拖欠员工工资几乎是常态,一拖就是一两个月,再就是年底裁员之举,弄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并起」的时代,民心所向,方成大事,失去人心,焉能不败?

从市场来看,比克的市场份额,几乎100%由江铃、海马、小鹏和众泰等车企占领。而这些客户,在国内市场,尚可牵强「苟活」于三线车企之列。可在「后补贴时代」,国际品牌强势杀入国内新能源市场之后,其基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沦为「炮灰」。

客户都沦为了「炮灰」,如何能为上游供应链回款?没有钱,就意味着资金链的断裂。「成大事者,不只在于钱,可也不可无钱!」

「没钱,意味着没粮,无钱无粮,如何打仗?」昔日的沃特玛,便是「血淋淋的教训」。

虽说,巨头抗风险能力强,可强,不代表就没风险,低调、含蓄的曾毓群,如何看不明白这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