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去世,曾被媒体称之为“活着的贝多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潘德列茨基,1933年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登比察,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他用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他被誉为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媒体称之为“活着的贝多芬”。
2、 潘德列茨基在中国乐迷心中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他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早在1998年,潘德列茨基就在北京亲自指挥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那也是他第一次将自己作品的“冰山一角”展现给中国观众。在创作之外,潘德列茨基还是一位涉猎广泛的指挥家,他在中国舞台上不仅指挥过海顿、贝多芬、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交响作品,还对中国风格的音乐表现出强烈兴趣。
3、 2018年国家大剧院演出中的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摄影/牛小北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潘德列茨基与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一起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与波兰华沙交响乐团致敬大师潘德列茨基85岁生日暨波兰重获独立100年纪念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安妮-索菲·穆特独奏了潘德列茨基创作的《弗利亚舞曲》,并和乐团一起演奏潘德列茨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潘德列茨基本人也亲自指挥波兰华沙交响乐团,为中国观众带来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在国家大剧院完成首演之后,音乐会还在郑州、上海、长沙、厦门和福州等地进行巡演, 这也是潘德列茨基最后一次与中国观众的情缘。
4、 潘德列茨基,1933年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登比察,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他用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他被誉为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媒体称之为“活着的贝多芬”。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