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

徕卡的M11可能会使测距仪过时

2022-01-21 15:35:41 编辑:国朋楠 来源:
导读 当相机的性能可以说是其吸引力的附带因素时,您如何设计相机?当您的产品卖点之一是历史和不受时间影响的拍摄体验时,您如何管理与最新技术

当相机的性能可以说是其吸引力的附带因素时,您如何设计相机?当您的产品卖点之一是历史和不受时间影响的拍摄体验时,您如何管理与最新技术的关系?

徕卡 M11 是解决这些紧张局势的一次令人着迷的尝试,但我相信最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指出 M 相机是奢侈品,甚至可能是Veblen 产品,这并不是一个深刻的见解,其中价格和排他性是它们令人向往的部分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它们作为相机的性能对它们的吸引力并不像其他情况那样重要。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是好相机,但它减轻了让每个型号都比之前的型号更强大的压力。

戏剧性地背离其前身甚至可能是无益的。如果徕卡不断推出让现有用户觉得他们必须升级的相机,那就会破坏 M 是长期购买的想法。不仅旧型号会贬值,而且如果它们经常被公然过时,那么为 M 支付这么多钱的想法也会受到损害。

但徕卡似乎认识到,保持其品牌地位的最佳方式是致力于其相机的摄影能力。

M镜头平台

M11 的 BSI 传感器和薄型 IR/UV 滤光片有望使其成为适用于新旧 M-mount 玻璃的最佳数字平台。

借助 M11,徕卡似乎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 M 最大的摄影要求:为其其他品牌定义产品创造最佳平台:M 卡口镜头系列。

回到最早的数字M,徕卡就采用了偏移微透镜,以确保靠近传感器边缘的像素能够应对以非常浅的角度接近传感器的光线。对于安装在离传感器非常近的镜头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挑战,尤其是当其中一些光学器件的设计考虑到胶片时。

M11 在这方面进一步迈出了两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是在 M 系列中首次采用 BSI CMOS 传感器。这使每个像素的光敏部分更靠近传感器的前部,从而改善了传感器接受入射光的角度,从而减轻了微透镜的一些压力,因为不需要将光向下引导到传感器到相同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徕卡的超薄胶合两层滤光片有望提供精确的紫外线/红外线过滤,即使是低角度的光线。滤光片的薄度再次降低了浅角光线在通过时被反射或折射得太远的风险。

就承诺而言,M11应该是可以装M镜头的最好的数码相机。

实时取景越来越重要

然而,虽然徕卡为使 M11 成为 M 镜头的绝佳平台做了很多工作,但它所做的另一项工作可能已经削弱了 M 传奇所代表的另一条腿:经典的测距仪拍摄体验。

推动这一点的部分原因是转向 60MP。更高的分辨率本身并不需要更高的聚焦精度,但它会让你更加意识到任何不精确。而且,特别是在快速玻璃和浅景深以及测距仪覆盖仅覆盖场景中心的情况下,测距仪可以提供最大细节的环境范围变得更窄。

同时,M11 获得数字稳定实时取景,并在您转动对焦环时自动放大该视图,以及可以应对比测距仪机制允许的更近距离的对焦刻度。

M 系列之所以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它继续提供与原始 M3 相似的拍摄体验

这些变化鼓励在 M11 上比以前更频繁地使用实时取景。到目前为止,我们团队中使用该相机的每一位成员都对无法使用 Visoflex 2 以允许通过取景器进行实时取景拍摄表示失望。

这可能会忽略使 M 系列如此特别的东西:通过测距仪拍摄的体验。M 系列之所以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它继续提供与原始 M3 相似的拍摄体验,几十年后市场的其余部分转向单镜头反光设计,然后转向实时取景驱动的无反光镜。

我们一直反对追溯将测距仪重新定义为无反光镜相机,因为拍摄体验和操作模式是如此不同。但是,一旦您远离使它们与众不同的测距仪机制并使用实时取景,这种区别就会变得模糊:您可能会有效地将 M11 变成无反光镜相机,而自动对焦非常令人失望。

M11 看起来不像激进的相机。除了一些物理和固件调整之外,它几乎可以被视为带有新传感器的 M10-R。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所有 M 系列注定的样子。但是,让实时取景在拍摄体验中更加重要的每一个小步骤都会使水变得浑浊。

对我来说,它让我想起了富士的 X-Pro 相机(可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考虑到这些相机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像徕卡,但至关重要的是,它无法提供真正的测距仪体验)。X-Pro3 是一款可爱的相机,但只有在您安装短定焦镜头并致力于使用混合取景器的光学模式、过度依赖实时取景并且您基本上使用的是更多昂贵,相当笨拙的 X-T4。

我承认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难题。也许传感器中间附近有足够的相位检测元件来提供二次对焦确认,或者像宾得的“对焦捕捉”这样的东西,它会在达到焦点时触发快门:鼓励使用测距仪但更大的东西专注信心。

不过,就目前而言,虽然 M11 有望巩固 M 作为 M 卡口镜头平台的角色,但它也开始让人怀疑测距仪机制对该角色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