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

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科技将深刻改变金融

2019-07-29 16:04:10 编辑: 来源:亿欧
导读 基于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相关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体现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一是网络支付;二是网络交易;三是网络资管。其中

基于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相关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体现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一是网络支付;二是网络交易;三是网络资管。其中,网络支付是基础,网络交易是核心,网络资管是方向。互联网新时代正在走来,互联网发展大势不可阻挡。金融业必须积极运用先进科技,不断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资源配置和资金运行的成本,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更好发挥货币金融作用。不仅金融机构要如此,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国家金融战略层面也需要如此。金融机构要强化合作、专业和改革意识;央行和监管机构亟需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快推动国家金融从“货币金融”“资本金融”向“交易金融”迈进,建设新金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其核心价值就是通过金融的运作,最大程度地将以货币表示的社会闲置资源(资金或资本)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不是社会资源的买断卖断,也不是社会资源的无偿捐赠,而是按照相关各方约定的条件实现社会资源跨时空的转移,需要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这其中,就涉及到货币的印制、投放和管理;资金的收付和清算;资金的融通(包括股权投融资、债权投融资、可转换或结构性投融资等方式)的促成和资金结算;通过金融产品交易实现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或资产负债优化调整等各种金融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相随的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确保将社会资源配置到合理的地方,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非配置错误,损害经济和社会利益。

今天的金融已经发展成为高科技的金融。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科技仍在快速发展,金融必须拥抱科技,不断促进转型升级。

要发挥好货币金融的积极作用,就要求金融必须积极运用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严密风险控制。所以,自货币金融产生以来,一直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转型升级,

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随着宽带传输、移动互联、信息采集、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合约、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大幅度提升

,已经进入随时随地互联、万事万物互联(物联网),以及信息互联网、实物互联网、价值互联网相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信息的高效传播拉近了社会资源供需双方的距离,打破了原来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充分所形成的行业分工,以及产业流程各个环节、相关中介组织的边界,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开放、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交互和营销活动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组织形态、运行模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深刻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分工合作。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成为主题,共享经济加快发展。

未来社会信息的归集必然转向以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法人和个人为主体,全面、完整地归集其所有的信息,形成其在实物资产、货币资产之外更重要的信息(数字)资产。

这将为法人和个人的风险评估、信用建设等提供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全面汇总、加工,促进智慧行业、智慧城市、智慧国家的形成和高效运行。

互联网的发展正使中国迎来极其重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必须看到的是,

一方面,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其功能的发挥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足够大的空间和流量。

中国在这方面具备单一国家最好的条件:地域大、人口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快,已经具有世界领先优势,为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景,也培育出自己本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在互联网时代,小国家再要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也基本上不可能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互联网是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但就美国境内而言,其应用场景远没中国宽广。从互联网的发展特性而言,小国家要培育自主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尽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深化改革开放的潜力依然巨大。

而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将使其能够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例如,电商业务在中国起步比美国晚了很多,但推出后发展迅猛,现在中国一家的电商业务规模可能比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要大,这不仅因为中国人口多、快递劳动力便宜,更是因为传统商业物流领域行政环节多、成本高、效率差,市场开放度不够,整体的发展水平偏低。推出电商平台交易后,传统线下的很多环节和监管被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所以,同样的商品,线上价格比线下便宜20~30%很正常,不少都能便宜50%,这在开放市场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在开放市场环境下,同样的商品一般只能便宜5%左右,要便宜10%已经很难了。电商业务的发展也在推动相关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加快规范网上交易的监管和税收等。

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可能打破很多传统桎梏,大大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这在中国具有巨大潜力,是开放市场国家无法比拟的。

由电商业务可以联想到其他很多领域,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发展,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可以说,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使中国迎来换道超车,领先世界的历史性机遇。

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科技将深刻改变金融

互联网的发展给金融,尤其是中国金融带来难得机遇和深刻挑战。

1、互联网跨界融合、生态发展,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融入到经济活动中,一体化、数字化、自助式运行,正在深刻改变金融的发展轨迹、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

——发展轨迹: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专业化、独立化运行,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转变为越来越回归和融入实体经济一体化运行。

——组织形式:越来越从按机构分业经营,转向围绕客户需求混业经营;从各机构独立运行,转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社会化分工合作。

——运行模式:从依靠机构网点和人员操作实物型凭据,越来越多地转变为网上运行,大量地由活动当事人自己操作、系统自动控制,智能化、数字化运行。

——获客能力、业务场景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控制好的业务场景,从业务源头和账户(资金)源头上争揽客户和资金,沿着业务流程全面、及时、完整地掌握客户资金运行和变化情况,是业务稳定发展、准确开展客户授信和风险控制、积极拓展金融服务的关键。这也就是“交易银行”的基本理念。

2、中国金融依然需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金融体相比,在金融普惠和市场化开放程度上,在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高,垄断性收益率较高;银行业一枝独大,银行利差相对较高;金融市场不健全不均衡,间接融资占比偏高,利率市场化受到抑制;社会融资成本偏高,普惠金融水平偏低,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突出。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演化成分机构审批、分机构监管,而不是分业务领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穿透式、专业化监管;金融领域划分过细,金融市场割裂,碎片化的金融服务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不同金融机构经营同类业务(如资管)存在不同的监管部门,规则不统一、监管不协调、套利空间大,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再加上互联网打通场内场外的分割,形成业务多重嵌套、层层加杠杆,系统性金融非常非常突出。

中国金融产品证券化水平低,非标产品多,金融交易不发达,大量金融产品沉淀不动,在未到期前,既不能提前赎回,也不能抵押或转让,严重影响金融活力和作用发挥。

社会负债率(包括住户部门负债率)快速提升,货币总量世界最大,M2/GDP之比快速上升。金融附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虚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作用减弱,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刻。

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热,监管套利倾向突出,数字币、区块链泡沫聚集,风险隐患巨大;金融监管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发展步伐,存在监管缺失或监管过度并存、“放乱收死”现象。

3、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基于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相关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体现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一是网络支付。

依托互联网相关技术,形成移动化、场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互联网支付体系。这需要解决网上开户的身份验证,满足存款实名制、资金可追溯以及反洗钱、反恐怖等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金融是资源配置的枢纽与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是金融的基础与灵魂,那么,支付就是货币金融运行的经络与血脉。支付清算领域是相关科技最容易发挥作用的地方,支付清算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都会对货币金融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譬如,最早的货币收付清算是直接的现金交割。之后发展出通过邮局进行汇款凭据的传递(寄信、电报),在收款地支取现金。再发展到利用银行专用网络进行电子汇划、实现通存通兑,以及银行卡支付、ATM机自主存取现金。再到利用公共的互联网和手机移动支付等,推动货币支付清算,从最初的“现金清算”转向通过银行等清算机构的“记账清算”,推动货币从有形的现金更多地转向无形的存款,推动货币电子化、数字化加快发展,推动货币的流通由货币现金的流通转向货币所有权的转移,以相关方面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替代货币的真实转让,不仅大大降低了货币现金的印制、收付、管理的成本,提高了货币运行的效率,严密了货币金融的监管,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将社会资金集中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积极作用。可以说,支付清算的变化,特别是现金清算更多地转变为记账清算,推动货币金融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只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得到业界原有的足够的重视。

同时,支付也是连接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的重要节点,是实现产融结合的重要环节。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能够通过网络支付实现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的无缝衔接。

二是网络交易。

利用互联网,可以打造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与交易平台(金融“电商”),打破目前各个金融机构电子(网络)平台相互独立、独自运作,用户需要分别登录不同的金融网站进行开户和注册才能办理业务的局面,通过共享网络交易平台,吸引各金融机构登录注册,实现用户在平台上一点准入,全网通行,自由选择所有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网络交易平台还将不断拓展服务,推动各种金融产品在到期日之前的灵活交易、抵押等,减少金融资源的沉淀,更好地挖掘金融资源潜力,更好地满足社会投融资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的需要。

这将大大增强金融普惠与活力、扩大直接融资、促进利率市场化。当然,这更需要有便捷安全的网络支付的支持。

三是网络资管。

在形成跨金融机构、跨金融领域的网络金融交易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就可以打破现有的分业限制,真正做到统揽各种金融产品和市场交易情况,从客户财富管理的角度出发,跨金融领域进行综合产品设计的大资管或大理财(泛金融)。

,其中,网络支付是基础,网络交易是核心,网络资管是方向。

以上三个领域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此基础上,又将推动大数据、征信体系、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从注重货币的印制、流通和管理的“货币金融”阶段,以及将货币转化为资金或资本,注重发挥资金融通功能的“资本金融”阶段,进一步发展到突出金融交易,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金融资源更加灵活的配置,并实现金融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功能的“交易金融”阶段,推动金融实现重大转型升级,塑造全新的智能化的金融。

积极拥抱和有效利用金融科技,促进金融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互联网新时代正在走来,互联网发展大势不可阻挡。金融业必须积极运用先进科技,不断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资源配置和资金运行的成本,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更好发挥货币金融作用。不仅金融机构要如此,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国家金融战略层面也需要如此。

1、金融机构:要强化合作、专业和改革意识

合作:

互联网的发展是互联互通、跨界融合,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合作的思维。金融机构不能固守原有的分工,也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而应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包括产业链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等,打造经济和金融紧密相连的平台生态体系,形成有效共享的基础信息库(“大数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的联盟组织!

专业:

互联网的发展是去中介化的,传统的垄断的金融中介机构将受到很大冲击;现有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等机构的分业边界将逐步削弱、消失——名字不重要,专业和实力才重要!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突出专业化,形成比较优势(这也是开发合作的重要基础)。金融产品也应更加突出标准化、可交易化。

改革:

发展战略上要加快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化(减少机构网点和相关人员投入);技术上要加快从封闭式平台向开放式平台转化;组织架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加快向市场化、公司化(参考互联网公司)的模式转化;更加注重发挥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支持、引领作用,决策层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研究和把握,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也要注重把握本质、去伪存真、趋利避害,避免盲目跟风、无效投资、造成损失。

2、央行与监管机构:加快推进改革、提升科技水平

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给商业性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也给央行和监管机构带来重大挑战,亟需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提升监管科技水平。

适应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金融监管必须加快推动从牌照审批和监管机构,向行为监管、专业监管转化,同类业务应该尽可能交给同一监管机构制定制度、全程监管,尽快扭转目前存在的监管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甚至争抢地盘的局面。

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也要积极拥抱和跟上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积极推动货币数字化、互联网清算体系(包括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建设,提升互联网金融监管科技水平。其中,对互联网数字加密币、区块链、ICO等热点领域,更应该深入研究,明确态度,科学监管、正确引导。

3、国家金融战略:迈入新时代、建设新金融

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围绕这一宏伟的国家战略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尽快形成配套的国家金融发展战略,仔细论证金融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内涵,紧紧抓住互联网新时代给中国以及中国金融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中国金融从“货币金融”“资本金融”向“交易金融”的迈进,加快推动以开放的金融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通过金融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和清算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改革,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